联系我时,请告知来自化工仪器网

400-875-1717转866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专业指南:激光粒度分布仪使用前不可忽视的准备流程

专业指南:激光粒度分布仪使用前不可忽视的准备流程

更新时间:2025-05-12 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  激光粒度分布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颗粒大小分布的精密仪器,主要利用激光技术进行粒度分析。其核心原理是激光散射技术。当激光束照射到颗粒样品时,颗粒会对激光产生散射现象。散射光的强度、角度和偏振状态与颗粒的大小、形状、折射率等参数密切相关。根据米氏散射理论(Mie Theory),当颗粒的直径与激光波长相近或更大时,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的直径呈一定的函数关系。因此,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分布,可以计算出颗粒的粒度分布。
  激光粒度分布仪在使用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:
  1、环境准备
  清洁无尘:确保仪器放置的环境清洁,无过多灰尘、纤维等杂质。因为灰尘等可能会进入仪器内部,影响光学系统的精度,甚至可能在测量过程中干扰样品的分散和测量结果。可以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仪器周围的台面和地面,减少灰尘扬起。
  温湿度适宜:一般建议温度保持在15℃-30℃,相对湿度在45%-75%。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仪器的电子元件性能和光学系统的稳定性;湿度过大可能导致仪器金属部件生锈、光学镜片起雾等问题。可通过空调、除湿机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湿度。
  避免振动和电磁干扰:将仪器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,远离振动源,如大型电机、空压机等设备,以防止振动导致仪器内部光学元件移位或测量数据不准确。同时,要远离强电磁场源,如变压器、大型电机等,避免电磁干扰影响仪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测量信号。
  2、仪器检查与预热
  外观检查:查看仪器的外壳是否有损坏、变形、划痕等情况,检查电源线、数据线等连接线是否完好无损,各接口处是否有松动、氧化等现象。确保仪器的进样口、出样口等部位无堵塞。
  仪器预热:打开仪器电源,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要求进行预热。预热时间因仪器型号而异,一般在15-30分钟左右。预热可以使仪器的电子元件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,光学系统的温度也趋于稳定,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
  3、样品准备
  样品量: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样品的性质,准备适量的样品。一般来说,样品量应能保证在测量过程中形成合适的悬浮液浓度。对于大多数激光粒度分布仪,样品量通常在几毫克到几百毫克之间。如果样品量过少,可能导致测量信号弱,结果不准确;样品量过多,则可能出现颗粒团聚、多重散射等问题,影响测量精度。
  样品分散: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对样品进行分散。常见的分散介质有水、乙醇、甘油等,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溶剂或添加分散剂。将样品加入分散介质中,通过搅拌、超声等方式使样品充分分散,形成均匀的悬浮液。搅拌速度和时间、超声功率和时间等参数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进行优化,一般搅拌速度在几百转/分钟到数千转/分钟,超声时间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。
  4、仪器参数设置
  测量模式选择: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测量要求,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。例如,对于干法测量的粉末样品,选择干法测量模式;对于湿法测量的悬浮液样品,选择湿法测量模式。有些仪器还提供了多种测量范围和分辨率可供选择,需要根据样品的预期粒径范围和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设置。
  光学参数设置:检查和设置仪器的光学参数,如激光波长、光束强度、接收角度等。这些参数通常在仪器出厂时已经进行了校准,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异常或怀疑光学系统发生变化,可能需要重新校准或调整这些参数。不过,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用户自行修改光学参数,除非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校准设备。
  数据采集参数设置:设置数据采集的时间、次数等参数。数据采集时间过短,可能无法准确捕捉到足够的颗粒散射信息,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;数据采集时间过长,则会延长测量周期,降低工作效率。一般数据采集时间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,采集次数可以在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,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。

激光粒度分布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