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声滴定是什么?
在测量样品粒径分布时,样品分散的状态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关键要素,必须合适且得到良好控制。超声是湿法分散的关键步骤之一,确定湿法最佳分散条件的过程包括 “超声滴定"的实验,这个实验会确定将样品分散到初级粒子粒径所需的超声功率和时间,它通常由以下阶段组成:
进行一组测量来评估在没有超声的情况下搅拌的影响——这将决定是否需要超声或者说仅用搅拌是否能将样品分散;
在设定的超功率下,记录超声时间对粒度(通常为Dv10, Dv50和Dv90)的影响;
超声强度可以根据前上一步的结果调整到更高或更低功率,也可以考虑使用外超声(使用探针或水浴超声)。
图1是超声滴定的一个例子,样品在搅拌作用力下逐渐分散,但在施加超声时,样品以更快的速度分散,直到粒径结果的百分位数稳定。超声停止,结果依旧保持稳定。
图1 超声滴定的示例
超声滴定的结果分析
超声滴定有几种可能的结果,包括:
粒径达到分散:如上所述,使用超声后,粒径的百分位数减少,直到样品完-全分散达到稳定值。
粒径稳定:如果颗粒大小(Dv10, Dv50和Dv90)的百分位数随超声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,颗粒大小没有减小,则样品可以在不使用超声的情况下完-全分散。
粒径持续减小:如果在超声过程中粒径持续减小,则初级粒子粒径可能被超声破碎。在这种情况下,建议使用较低的超声功率。
粒径持续增加:如果在超声过程粒径持续增加,那么样品可能发生了团聚,或者超声产生的热量导致光束转向。
如果有可能,借助显微镜或静态/动态颗粒成像仪器(如Hydro Insight)验证样品的分散状态。在超声前后进行观察,能直观显示出结块是否被分散,或颗粒形貌是否被破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