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时,请告知来自化工仪器网

400-875-1717转866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别让细节受阻!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使用前的必做清单

别让细节受阻!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使用前的必做清单

更新时间:2025-07-02 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1
 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是一种基于纳米颗粒跟踪分析(NTA)技术的高精度物理性能测试仪器,主要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、浓度及Zeta电位等多参数信息。该仪器通过激光照射纳米颗粒悬浮液,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捕捉颗粒的布朗运动轨迹,并结合专用软件分析粒径分布。其核心在于通过追踪单个颗粒的随机运动,结合斯托克斯-爱因斯坦方程,推算出颗粒的流体力学半径,实现高精度测量。部分仪器还集成了微电泳技术,可同步测定Zeta电位,反映颗粒表面电荷特性。
 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使用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关键步骤:
  1、样品准备
  分散介质选择:
 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(如超纯水、生理盐水、乙醇等),确保介质与样品相容且无反应。
  对于生物样品(如细胞外囊泡、蛋白质复合物),需使用等渗缓冲液(如PBS)维持渗透压和pH稳定性。
  样品稀释与过滤:
  将样品稀释至最佳浓度范围(通常10⁻⁶~10⁻⁸g/mL),避免浓度过高导致颗粒重叠或多重散射。
  使用滤膜(如0.22μm或更小孔径)过滤样品,去除杂质、聚集体或大颗粒干扰。
  超声/搅拌处理:
  通过超声(10-30分钟)或磁力搅拌均匀分散样品,避免颗粒团聚。注意控制超声功率,防止样品降解或气泡引入。
  2、仪器检查与校准
  仪器预热与自检:
  提前开机预热(约30分钟),确保激光光源、检测器和流体系统稳定。
  执行仪器自检程序,检查光路、流速和软件连接是否正常。
  校准操作:
  光学校准:使用标准样品(如已知粒径的聚苯乙烯纳米球)验证仪器精度,调整激光强度和检测阈值。
  流速校准:若仪器配备流动池,需调节流速(通常0.5-5 mL/min)并检查鞘液(如超纯水)供应是否稳定。
  折射率设置:输入样品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(需提前通过文献或阿贝折光仪测定)。
  3、测量参数设置
  模式选择:
  根据需求选择测量模式:动态光散射(DLS)用于粒径分布,纳米颗粒跟踪分析(NTA)用于单个颗粒可视化和浓度分析。
  参数配置:
  设置温度(通常25℃)和测量时间(如DLS需足够时间采集相关函数)。
  调整相机曝光时间和帧率,确保颗粒运动轨迹清晰可追踪。
  设定分析阈值(如信噪比>10),排除噪声干扰。
  4、环境与耗材准备
  环境控制:
  确保实验室温度稳定(±1℃),避免气流或振动干扰测量。
  清洁操作台面,防止灰尘污染样品或仪器。
  耗材检查:
  使用无尘纸或专用工具清洁比色皿/流动池,避免指纹或划痕影响光路。
  更换新鲜鞘液(如超纯水),确保流动系统洁净。
  5、预实验验证
  空白对照:
  测量分散介质的背景信号,确认无杂散光或气泡干扰。
  样品预测试:
  注入少量样品进行预测试,观察粒径分布和浓度是否合理。若结果异常(如粒径过大或过小),需重新处理样品或调整参数。
  6、数据管理与记录
  信息录入:
  输入样品名称、浓度、批次号等基本信息,便于数据追溯。
  方法保存:
  保存校准参数和测量条件(如流速、温度、折射率),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(SOP)。

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